首页 >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冰雪旅游延续冬奥之约

2024-03-12 09:38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冰雪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冷资源”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热效应”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服务的提升,吉林的冰雪旅游业正大步迈向国际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雪经济体系。在此背景在,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冰雪奇缘小队前往长春市各大滑雪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并分析长春市域外消费者相关信息,生成用户画像,给出冰雪运动的相关意见,进一步提升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冰雪旅游: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在长春市内各大滑雪场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今年“冰雪+文旅”、“冰雪+赛事”、“南客北上”新趋势逐渐显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冰雪季出游的热度逐渐提升,冰雪旅游逐渐步入大众旅游之列。团队成员查阅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报告指出:中国冰雪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2022 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4740亿元。在超大规模冰雪旅游消费市场的支撑下,冰雪热还将持续下去。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冰雪旅游存在季节性的问题,淡旺季明显,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要求较高。

实践团指导教师、文化和旅游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教授辛本禄辛教授在采访中提到:“怎么能把这个火持续的烧下去,其实最根本的我感觉是这个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既有这些文旅部门的公共服务的提升,也更有这个接待游客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服务质量的不断的一个深入。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的游客满意度持续下去,不能是一把火,应该是每个冬季都应该火,甚至是全季要火,让东北的这个冰雪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把冬季火起来,把夏季也火起来,甚至春秋。”在政策上,政府持续发力,先后发布《2023-2024新雪季吉林省冰雪政策》、《长春市旅游产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等政策,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对于企业来说,打造多样化产品体系,形成四季运营模式,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令游客满意的游玩体验是关键。

文化赋能冰天雪地

团队成员在净月潭和冰雪新天地调研时看到了许多冰雪艺术系列活动,通过演出、展览等方式为前来游玩的游客提供盛大的冰雪盛宴。其中”冰雪丝路”这一概念吸引团队成员关注,在后续查阅中了解到,当“一带一路”遇上冰雪经济,交织出一条独特的丝绸之路——“冰雪丝路”。吉林关于“冰雪丝路”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融入冰雪产业发展之中。在第三届“雪博会”上首次推出“冰雪丝路”宣传视频,并在第四、第五届雪博会上相继推出“冰雪丝路”嘉年华。同时,吉林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主题活动,比如组织东北亚各国画家开展“冰雪丝路”百米长卷主题画展;成立中国滑雪场联盟,开展“冰雪丝路”杯粉雪联赛;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合作,推出冰雪丝路专刊。接下来,吉林将进一步深化文化赋能,联合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冰雪丝路》,在长白山建设东北地区首个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粉雪传奇》;同时,进一步推动“长白天下雪”品牌数字化推广工程,发布“长白天下雪”数字虚拟人及衍生创意产品,研发“雪丝文创”名品1000种以上。在“冰雪丝路”引领下,冰雪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进而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

延续冬奥之约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结束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现实。随着滑雪运动不断破圈,长春市内各大滑雪旅游度假区不断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以及更优质的体验。冰雪运动的发展将带动冰雪产业链条延伸,在采访滑雪场经理时,冰雪奇缘社会实践团了解到,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滑雪体验,滑雪场积极引入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冰雪装备的生产能力较弱,接下来吉林将出台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计划,引进3至5家世界知名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新材料、新技术转化应用,培育碳纤维滑雪器材、红旗雪车、防切割服等国产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及品牌;实施数字冰雪提升工程,建成全国首批数字雪场。

本次研究共计调研了长春市内四家滑雪度假区企业,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到全面开展调研、数据收集、访谈资料的整理、结合其相关建议和反馈撰写报告,最后完成并递送到吉林省政协。同时冰雪奇缘队社会实践获吉林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活力冰雪,魅力北国。冰雪奇缘,踏雪而来”冰雪奇缘调研团的脚步不会停滞,接下来将继续为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吉林省必将继往开来,谱写出冰雪经济振兴新篇章。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刘家邦 荆凯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