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西理工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2024-07-20 10:23

自2017年起,西安理工大学连续8年选派了共计300余名师生前往汉中市略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与发展,今年7月,校团委再次集合了7名带队教师和52名学生前往略阳,继续续写助力略阳发展的实践之歌。

带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去支教

在启程前往汉中市略阳县白雀寺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前夕,实践团支教组特别邀请了西安理工大学2023年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梁淑华教授和黄玉美教授为白雀寺镇八一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录制了寄语视频。“希望你们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希望小朋友们对祖国的新事物感兴趣”……两则视频饱含着老师对孩子们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望。

为了启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技创新课程,他们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用PVC板、木棍和橡皮筋等材料自制弹力小飞机,配合伯努利原理的讲解,共同学习飞机起飞的原理;利用纸杯、针和废纸板等材料制作纸杯留声机,揭秘声音录制和传播的神奇过程。为了启发孩子们对航空航天的兴趣,支教组还用创意粘土构建行星模型来模拟八大行星运转轨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类似的科技创新课已持续多年,如去年开展的模拟火炮实验和制作旋转走马灯,将科技与军事相结合,通过原理讲解、动手实操和射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军事知识的同事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支教团队还结合课表设计了艺术、体育、历史文化类课程,极大丰富了活动内容,促进小朋友的全面发展。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立意深远的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埋下了“用勤学圆梦大学,用奋斗创造未来”的希望种子,传递了“志愿有我,与爱同行”的人文关怀,为祖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孕育了无限可能。

当艺术墙绘邂逅美丽乡村

文化赋能也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自2021年起,西安理工大学多次选派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前往略阳县开展乡村墙绘工作,今年,在乡村墙绘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普通话推广和非遗传承调研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墙绘工作的开展愈加高效与成熟,相比去年的11面墙,今年需完成3个地点共计66米、21面墙的绘制,为此,艺术与设计学院共派出了30名学生,属历年任务最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在到达白雀寺镇当天晚上,学生们便身穿雨衣,冒着大雨前往墙绘地点进行实地勘察和点位绘制,连续的阴雨天为墙绘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此外,在绘制村委会墙面时,墙体比预想中高了近4米,学生不得不站在临时搭建的脚手架上绘画,而在前往中坝子村为当地幼儿园进行墙绘时,道路的泥泞与落石的危险也让带队教师提心吊胆,颜料不足、人手不足、突逢暴雨等情况时有发生,各种不确定因素让墙绘工作难上加难,但师生们的工作热情并未被外在困难浇灭,依然在工作中全力以赴,经过一周的共同努力,墙绘组出色地完成了本次实践任务。看着最后的成品,墙绘组组长孙诗雨同学感慨道:“虽过程艰辛,但用专业所学扮靓乡村、回馈社会,以真情服务群众,正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推普、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还首次加入了普通话推广组,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组建的“同心同语”普通话推广团以“听略阳之音,普振兴之言”为主题,携带着前期制作的500把扇子和1000本宣传手册,在白雀寺镇先后走访了30余家村户,70余名村民,累计采访、交流、座谈时间达500分钟,为当地村民拍摄制作了普通话推广学习和宣传视频以及电台广播10余期,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和宣传方式,帮助当地村民克服“普通话羞耻症”心理和发音不科学等问题,助力当地形成“能说、会说、敢说”的用语氛围,促进各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采访了非遗传统文化、嘉陵江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何玉秀,并拍摄录制了宣传视频,助力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实践团师生深刻把握实践要求,从画墙绘、推广普通话、非遗文化传承三方面入手,多维度、全方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产品换装 直播赋能

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略阳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农村电商则是破解农产品外销难的关键抓手。早在2018年,西安理工大学校团委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时便确立了“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今年,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结合专业特长按需设项,组建了包装设计与直播助农社会实践队,在当地开展了农产品销售调研、蜂蜜包装设计、直播助农与直播培训系列活动。

到达略阳县白雀寺镇后,实践队走访调研了12家农户,了解到当地土蜂蜜还未注册商标,也没有专门的包装,更没有固定的销售途径,导致利润低、销量差,于是实践队很快确定了调研方向,将羌族文化中的羌绣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蜂蜜包装的设计中,为农户设计了两款不同包装,同时,为了蜂蜜的促销,他们还在包装上注明农户信息,希望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切实感受到正在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为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在当地电商协会的支持下,实践队共计直播6场,累计观看人数达4000余人次,直播卖货的累积收益达到3000余元。直播之外,他们还开展了直播培训,邀请当地农户了解直播设备,学习如何直播、如何上架农产品等技巧。

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自2019年起每年选派师生前往略阳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与调研活动,除了土蜂蜜,实践队还曾为乌鸡、猕猴桃等农产品设计了多款精美又环保的礼盒与包装盒。直播助农活动虽在今年首次开展,却极大激发了农户们的热情与信心,在未来,西安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助力当地农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奔向小康。

心之所向情之所归

8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师生多次奔赴略阳,开展了爱心支教、乡村墙绘、科技助农、走访入户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7·11”、“7·14”洪水灾害两度袭击略阳,为助力略阳县灾后重建,西安理工大学师生第一时间奔赴略阳抗洪救灾临时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冬至,校团委副书记邹阿龙、校团委陶有军、崔娟妮再次带队赴略阳县白雀寺镇何家坪村和村民们一起包饺子、唠家常,实践团为村民剪头发、拍摄最美证件照、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何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久忠说:“西安理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每年都来我们这儿,给我们修路、画墙绘、给学生上课、帮我们卖农特产品,这次冬至还过来一起包饺子,像一家人一样,我们从心底里觉得暖和!踏实!”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西安理工大学师生连续多年赴略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为略阳县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西理工学子也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专业所学点亮略阳发展的前行之路,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西安理工大学:章呈、崔娟妮)